廣東稱云吞(以廣東話發(fā)音,近餛飩),江南叫餛飩,各地還有各種叫法,以餛飩為主。然而餛飩到了重慶,不知何故,居然叫“抄手”。再仔細(xì)一看,其他地方的餛飩都是將餡入皮兒中,對邊折而包之,而重慶的餛飩居然對角折了包在其中,包好的餛飩像一個人雙手交叉抄著抱在胸口的樣子,沒有考證,不知是否為“抄手”的來歷。
渝中區(qū)中華路的“吳抄手”雖然名氣大,卻非重慶抄手的祖師爺。清朝末年已有不少賣抄手的攤子充斥著重慶大街小巷,三四十年代重慶市中心在今天的中華路已形成一條多家做抄手的街面,家家小有名氣:李芳陽抄手、龍抄手、蓉味抄手等。
當(dāng)時,重慶的抄手沒有成都的名氣大。正如今天成都滿大街的幌子稱“重慶火鍋”的火鍋館,其實老板廚子都是地道成都人。當(dāng)年成都的抄手味道好、品牌響,因此重慶抄手店家借成都知名品牌也不是一家兩家,別說當(dāng)時,就是現(xiàn)在一家賣抄手的小攤要是打個招牌稱“正宗美國邁當(dāng)撈抄手”,估計某跨國餐飲企業(yè)也只能苦笑。吳抄手發(fā)起人有5位,李文生、陳尚智、馬遠(yuǎn)碧等,無人姓“吳”。亦非取五人之“五”與“吳”的偕音。當(dāng)時成、渝兩地名氣最大的抄手店是成都青石橋的“吳抄手”,重慶五人抄手籌備小組成員雖然手藝高超,但是想一炮打響的心情太急切,于是想到了借成都“吳抄手”之名,賣重慶“五人抄手”之實。雖然是仿名牌,但這是花幾個角子就可以試出好壞的小吃,所以抄手本身的味道才是硬道理,才是真正讓重慶“吳抄手”出名的根本原因。重慶吳抄手在選料上十分講究,面粉一定選最好的,餡是用精選的豬背柳加金鉤等多種配料做成,真是鮮美順滑、細(xì)皮肉嫩,逗人喜愛。此外吳抄手的品種也比其他抄手店多,清湯、紅湯抄手,還有雞汁、牛臊抄手。品種多味道好,吳抄手一夜成名。
成名后的吳抄手增加了除抄手外的其他品種,因為秉承了高品質(zhì)、精制作的精神,其他小吃也成吳抄手的招牌小吃,其中包括:雞汁鍋貼、素椒雜醬面、怪味雞、白斬雞等等。一系列的高品質(zhì)小吃讓吳抄手成為重慶小吃名店,也是重慶小吃的一張名片。
今天我們?nèi)浅制穱L金鉤抄手,仍然為抄手正宗的鮮美感到自豪。抄手的餡仍然能找到當(dāng)年的風(fēng)貌,那豆芽筒骨湯的鮮仍能透出老配方的味。如果能重拾當(dāng)年5位創(chuàng)始人精工細(xì)作的精神,吳抄手還能走得更遠(yuǎn)。
地址:渝中區(qū)中華路74號
電話:(023)63826116